0898-08980898
浏览次数:334 时间:2024-11-01 11:56:02
华南植物园园区环境清幽,交通便捷,既具备潜心读书研究的学术氛围,亦不具备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所独特的多种优势…年月,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方签订了首期投资亿元联合建设华南植物园协议书,随着各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行,华南植物园的整体形象和创新能力将获得全面提高…享有建站多年的国家野外重点台站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车站建站近年的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台站鹤山丘陵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0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单位讲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由知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立于1929年,2003年由华南植物研究所不易现名。华南植物园为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试点,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传播的最重要基地。现有职工294人,其中科技人员187人(高级52人,中级83人)。
研究机构设置为:生态学研究中心、系统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园林园艺学研究中心和科研承托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创立国际一流植物园的同时,面向国家根本性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环绕发育生态系统的完全恢复与修复、系统进化规律与物种多样性保育、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种质资源生态遗传与生态安全性以及园林园艺等方面,展开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华南植物园园区环境清幽,交通便捷,既具备潜心读书、研究的学术氛围,亦不具备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所独特的多种优势。
2002年12月,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签订了首期投资3亿元联合建设华南植物园协议书,随着各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行,华南植物园的整体形象和创新能力将获得全面提高。二、科研承托条件1、华南植物园科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标本馆珍藏标本100万号,图书馆珍藏专业书刊16万余册,并享有入射/扫瞄电子显微镜、总有机碳/元素分析仪、小气候自动观测系统、气相/液相色谱仪、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等大型仪器和承托系统设备。2、享有占地面积1133公顷的鼎湖山树木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占地面积300公顷的华南植物园(中国亚热带仅次于的植物园),园内栽种留存有热带亚热带植物6000多种,是我国仅次于的植物基因库之一。
3、享有建站20多年的国家野外重点台站——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车站、建站近20年的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台站——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和建站40多年的小良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车站。三、有关学位点及招收情况1、华南植物园享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为国家培育运送了大批高级科技人才。环境科学硕士点正在申报中。
目前,在学研究生有180人(博士83人,硕士97人)。2、2005年硕士招收专业有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招收专业有植物学、生态学。
3、2005年招生博士学位研究生40名,硕士学位研究生46名。4、接管高等院校成绩优秀的引荐免试生,接收单位委托培育的委培生。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可以硕博变调,硕士学位研究生成绩优秀的可以提早修读博士学位。
5、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6、自学期间待遇:研究生除按国家规定发给助学金、奖学金外,单位给与一定的生活补贴。课程自学和论文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可申请人研究助理,并根据工作中贡献大小获得适当的研究助理津贴。
公开发表论文可获得公开发表论文奖金。在学期间,享用医疗、保健、节日酬劳等福利待遇。7、低收入:根据国家必须学以致用,筛选分配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展开。
近年,部分毕业生到高校、科研院所之后专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部分杰出硕士生提早修读博士学位或探亲,部分到珠江三角洲和全国各地的城市寻找了失望的工作,事业上获得很好的发展。目前,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低收入前景较好。四、录取条件及申请(一)、博士学位研究生1、录取条件①拥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较好,遵纪守法。
②已取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取得学士学位后6年以上(含6年)、中级以上(不含中级)职称、并超过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年龄在45周岁以下。
④身体健康。2、甄选、考试时间及地点博士学位研究生招收分春、秋两次展开。春季招收甄选时间为2004年8月20日至9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04年10月中旬(以准考证不尽相同);秋季招收甄选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月20日,考试时间为3月中旬(以准考证不尽相同);笔试完结后即展开身体检查和试镜。
同等学力者须加考政治理论和硕士学位两门主干课程。甄选、考试、试镜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乐意居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3、甄选申请①凡合乎录取条件者,递报名费100元,索要(函索)有关甄选表格。②试题需于甄选日期累计时间内(以邮戳不尽相同)向华南植物园研招办寄出下列材料:a.录取修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b.专家推荐书2份(由两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非常职称以上的专家引荐)。
c.硕士学位课程自学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递学位论文题目及内容摘要,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待博士论文通过后补交)。d.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可在入学前补交)。e.一寸彩色相片3张。
(二)、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甄选、考试全国统一。不接管同等学力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时间为4月上旬(以通报不尽相同)。
单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乐意居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邮编:510650单位代码:80107联系部门:科技教育处联系人:宋丽英E-mail:shongly@scib.ac.cn电话:020-37252882电子邮件:020-37252831单位网址:www.scib.ac.cn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导师讲解彭少麟,男,1956年生,博士,华南植物所所长、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已培育毕业博士18名,硕士12名,现指导博士生16名,多次被选为中科院杰出研究生导师。主要专门从事生态学研究,巳已完成3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20余项任课题组宽;现在研课题6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开发表科学论文37篇,专著14部。
论文和成果获得各类奖22项次,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以上根本性奖10项次。主持人的项目获得2000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兼任中国生态学不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不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专家组成员等多项社会学术职务。周国逸,男,1963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硕士、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兼所学位审定委员会主席。主持人国家科技部973前期项目、中科院最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专题、广东省重点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2部,先后取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
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已培育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5名。
叶万辉,男,1963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部部长,维护生态学创意研究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生物多样性》、《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杂志编委,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
仍然专门从事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工作,近期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持机制以及外来种侵略的生态学研究。现主持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加坡合作项目等课题。主(参)编成学术著作(文集)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维护生态学。已培育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3名。赵平,男,1963年4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持人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重大项目专题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科学知识创意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基金团队项目(核心成员)各1项,公开发表论文53篇,合作出版发行专著3部,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中国科学院野外工作先进集体(主要成员)和广东省先进集体(主要成员)奖。
招收专业:生态学;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态学。培育研究生2名。
张奠湘,男,1963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系统发育方向首席研究员。主持人或作为主要分担人参与过多项国家基金、科学院最重要方向性项目、科学院创意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以及科技部基础科学根本性问题前期研究项目,并应邀分担国际合作项目《FloraofThailand》及《FloraofChina》的编研。最近10年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公开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如SystematicBotany,BotanicalJournalofLinneanSociety,Taxon,NordicJournalofBotany等)。
招收专业:植物学;研究方向: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类群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热带植物的传粉生物学、以及动植物濒临绝种植物的维护生物学。赵南先,男,1959年1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濒临绝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专门从事被子植物系统进化与维护生物学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和参与编著的专著30多篇/部(章)。现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尤其反对项目及“十五”预研各1项,创意方向项目子课题1项。招收专业为植物学,研究方向植物系统进化与维护生物学。
已培育硕士生3名,帮助指导博士生1名,现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夏念和,男,1963年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演化植物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委员。
主要专门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研究。曾参与根本性基金项目“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和“FloraofChina”的工作。
现主持人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尤其反对酬劳课题、国家基金各1项,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境外合作项目“香港标本馆馆藏标本的专家审议”、“香港植物志”和“香港芳香植物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公开发表论著30余篇。招收专业为植物学,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进化与维护生物学,已培育硕士生2名,现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
葛学军,男,1965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主持人广东省基金、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重大项目专题等项目,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合作出版发行专著1部,曾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近期侧重于动植物濒临绝种植物保护遗传学和亲缘地理学研究。
招收专业为植物学。培育研究生2名。
袁永明,男,1962年3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目前主持人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重大项目专题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近期侧重于世界龙胆科和凤仙花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和亲缘地理研究。招收专业为植物学。
培育博士研究生1名。廖景平,男,1964年3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科学知识创意工程植物结构发育研究组首席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苏铁植物学会理事,《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副主编。专门从事结构植物学、孢粉学、生殖生物学与植物系统学研究。
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1)植物结构发育与演化、2)细胞结构与功能、3)器官再次发生与分子调控。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发行专著2部。先后主持人国家基金项目2项,中科院系统与演化生物学特支项目、科技部基础研究根本性项目前期专项专题和所科学知识创意项目各1项。
培育硕士、博士研究生6名。招收专业:植物学。
研究方向:结构植物学,细胞与生殖生物学。魏孝义,男,1962年7月生,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化学与分子生态研究实验室主任,化学生态研究组首席科学家。仍然专门从事植物化学的研究工作,近期研究的重点是植物次生新陈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现主持人“863”国家根本性专项、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重大项目专题、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等课题。
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许可发明专利1项、申请人4项。招收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已培育出有2名硕士,现指导硕士生3名,帮助指导博士生3名。段俊,男,1964年4月生,博士,研究员,植物种质资源遗传评价与利用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硕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议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的项目有中科院最重要方向性项目及重点项目、973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项目根本性专项及广州市科技项目等。在国内外高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作为主要成员或负责人,近年来培育出了6个通过国家和省农作物品种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农作物新品种(人组);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
招收专业为植物学,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现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蒋跃明,男,1963年5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研究采访。
现主要专门从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人已完成国家基金、广东省基金和国际科学基金(瑞典)等项目,先后取得院、广东省、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次、国际科学基金研究引人注目成就奖。现主持人国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瑞典)、广东省湛江市科委科技计划等项目。
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于27篇),参与撰写国外著作(教材)2本。已培育硕士生3名、帮助指导博士生1名。现指导博士生8名、硕士生3名。
招收专业为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种子生理和逆境生物学。邢福武,男,1956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UCN物种留存委员会中国专家组成员;华南植物园园艺部副部长。
近年主持人、参与课题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尤其反对项目、香港政府环保基金项目、澳门合作科研项目等)。主要专门从事植物分类、区系、物种多样性研究。对华南植物区系有更为了解的研究,找到新种和新的记录植物2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10多部(主编3部)。
有8项科研成果得奖[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享用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回国香港大学和英国Kew园专门从事合作研究。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博土研究生2人。招收专业为植物学,方向为维护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植物学。
莫江明,男,1964年5月生,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国际热带林学会会员。鼎湖山树木园主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1991-1994年求学美国和专门从事合作研究。
主要专门从事生态系统管理、完全恢复生态学、全球变化特别是在是C、N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人为阻碍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研究。主持人和参与了16项科研项目(还包括国际合作、国家基金、中科院院长基金和中科院科学知识创意项目)。目前主持人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它项目。已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5篇SCI),参编著作2部。
已培育硕士生1名,现指导硕士生3名。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朱父兄,男,195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博士,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管理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主要专门从事森林生态学和维护生物学的研究,主要以鼎湖山为核心研究基地。共计主持人或参与20余项科研课题(不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省百项工程及其它国内外合作项目),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
已培育硕士研究生2名、现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3名。郭俊,男,1957年7月出生于,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学科带头人。
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和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十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使用分子诱变剂放入技术最先找到巴西固氮螺菌中nif和hup基因的遗传连锁规律;在根瘤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找到了坐落于PRPJI质柱上展现出的对烈噬菌体RL38抗性的现象,并分离出来克隆了装载抗性的基因位点,BBC不予报导,结果公开发表在FEMS杂志上,SCI收录于。享用国务院特殊津贴。招收专业植物学,研究方向为维护生物学,目前培育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
万洪富,男,19944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政协第七届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兼任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态学不会副理事长等多项社会学术职务。主要专门从事土壤环境化学和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其规划。
曾先后主持人过国家研制成功课题、国家基金课题、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广东省大自然基金、研制成功课题及其他课题40多项,目前已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2本。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招收专业为土壤环境化学。培育博士生4名,硕士生2名。
任海,男,1970年10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华南植物所(园)园艺部部长,曾赴美国和荷兰深造或自学。
主要专门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完全恢复生态学研究。目前主持人有国家基金(“草坡完全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的蔓延过程与空间格局互作机制”)、财政部和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尤其反对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中荷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6项。出版发行有《完全恢复生态学导论》等专著5本,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准许申请人发明专利3项,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成果6项,曾取得199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荣誉6次。
招收专业生态学,方向为景观生态学和完全恢复生态学,目前培育硕士生4人。李志安,男,1962年12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副主持人),华南植物研究所创意基金1项。
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3本。主要积极开展生态系统养分过程、植物营养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植物修缮及土地温室效应气体废气等领域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员参予已完成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目前指导研究生3名。
联系方式:020-85232800,lizan@scib.ac.cn夏汉平,男,1966年9月生,博士,研究员。国际风化学会和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会员。
主要专门从事完全恢复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和生态工程方面的研究。1993年、1998年取得国际大奖3项,1999年取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200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人了研究课题10多项,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目前主持人着国际合作项目2项,广东省环保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5名核心成员之一)和纵向合作项目2项。
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发行专著1本,合作出版发行1本,申请人发明专利2项。招收专业为完全恢复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工程。现指导硕士生5名,合作指导博士生1名。
联系方式:(020)37252503,email:xiahanp@scib.ac.cn彭长连,男,1966年7月生,博士,研究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不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不会副理事长。曾回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门从事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环境生理生态学。
主持人、参与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主持人已完成中澳国际合作课题和中科院根本性特支项目课题各1项。现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973”子课题各1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共公开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于8篇)。1999年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论文在全国排名第6位,并沦为2000年全国40位受国家基金委表扬的杰出已完成人之一。
已培育硕士生1名,现指导硕士生3名,帮助指导博士生1名。郝刚,男,1966年8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系统学,运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部分最重要被子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SCI收录于8篇)。
现指导硕士生2名。张力,男,1967年3月生,博士(香港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中国植物学会苔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
主持人和参与过多项研究课题。至今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和专著1本,过半在国外公开发表,其中6篇刊于SCI刊物。
参与过专业网站(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植物及植被》网,http://www.hkflora.com/)的建设工作。招收专业为植物学,方向为系统进化植物学、维护生物学等。现指导硕士生1名。
蚁伟民,男,1957年生,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华南植物所完全恢复生态学创意研究组微生物生态学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主持人已完成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广东福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和分类研究(1998年-2002年);现主持人国家基金项目: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及其各组分排便研究(2002年-2004年)。
已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的完全恢复生态学研究课题多次取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作为第二主持人已完成的“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和氮素循环的研究”课题,获得200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研究生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已毕业研究生2名,在学1名。闫俊华,男,1973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目前主持人中科院最重要方向性项目子课题、中科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重大项目子专题各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973前期专项(核心成员)和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
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合作出版发行专著1部,曾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中国科学院彭荫刚奖,广东省青年文明号(负责人)。招收专业:生态学,研究方向:生态系统生态学。刘景时,男,1961年8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5-2003年求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长冈科学技术大学。1985-1995年在国内参与过中科院与新疆水利厅,中科院青海湖项目,中科院与西藏交通厅,中科院与青海钾肥厂合作开发研究项目,以及中科院与联邦德国牵头实地考察研究,主持人中美西藏实地考察,1995-1998年在国外主持人日中天山气候波动与水资源合作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3年主持人日中松花江冰雪融水与冻土过程合作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招收专业为生态学,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
日语也是本人可以利用的交流工具。王峥峰,男,博士,副研究员。曾在在美国乔治亚大学(TheUniversityofGeorgia)深造。
早期的研究为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研究内容还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种-多度曲线、空间格局多样性、时间格局多样性、构成格局多样性等。现主要专门从事分子生态学、维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即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说明了物种种群的各种生态学过程的遗传机制,为生物维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获取理论和实践中依据。
在国内首次应用于AFLP方法展开了南亚热带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工作。已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一部。E-mail:wzf@scib.ac.cn申卫军,男,1971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州而立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专门从事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模拟、森林水文、气象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鹤山车站对外开放基金。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近年来共计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
招生专业为生态学,方向为景观生态学。李美茹,女,1966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专业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
先后参与“木薯生物技术选育的研究”、“植物低温损害机理”、“提升植物冻适性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应用于基因工程技术提升木薯的抗逆性”、“水稻遗传转化成和植物基因同源重组的研究”,共计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现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研究项目“Na+/H+偏移传送体在调控花卉花色中的起到”和由中科院资助的研究项目“应用于基因工程新技术提升鲜切花寿命”。
主要的研究兴趣为植物逆境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和花色显出的调控机理。现指导研究生2名。
招收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植物号召环境变迁的分子机制。林立东,男,1967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专门从事植物化学和生物活性天然产物、植物次生物质新陈代谢及细胞培养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
曾参与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SCI收录于6篇)。Email:linld@scib.ac.cn曾宋君,男,1965年1月生,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学会会员,《花卉》杂志专栏编辑。目前主持人、参予广东省根本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知识创意工程根本性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物研究所科学知识创意工程前沿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展项目等多项。
已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5部。已获得专利2项,科技成果1项。招收专业:植物学;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学。已培育研究生1名。
曾庆文,男,1963年9月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热带亚热带植物保育研究组副研究员,华南植物园生物多样性迁地保育与研究部部长,广东省植物学会木兰分会秘书长。主要专门从事木兰科植物及其它动植物濒临绝种植物的保育生物学研究。主持人或参与了9项科研项目(还包括国际合作、国家基金、中国科学院基金、广东省环保局基金和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基金),目前正在主持人国家基金及其它项目。
已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部。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研究项目“中国木兰科植物种质留存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及1998年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科学技术变革一等奖。招收专业为植物学,研究方向为维护生物学。
张德强,男,1963年3月生,副研究员,本科学历。中科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车站副站长。
2002年4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工作自学半年,2003年5月,不应美方的邀,再度赴美国专门从事合作研究。主要专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号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重点为森林生态系统C均衡,还包括C的废气、迁入、萎缩及沉积。曾主持人和参与过13项科研项目。
目前主持人中科院只是创意重大项目专题及中科院科学知识只是创意方向性专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1部。
招收专业为生态学,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陈炳辉,男,1955年9月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多年来仍然专门从事植物标本收集和检验及华南植物区系的研究工作,现主持人课题2项,参与课题14项,其中有6项得奖;参予撰写论文15篇,专著9本;个人获得科研成果奖和荣誉奖共7次。招收专业:植物学;招收的研究方向:系统进化。
现培育硕士研究生1名。李定强,男,1963年7月生。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哈佛大学FAIRBANK东亚研究中心(全职)研究员。兼任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C)会员,中国土壤学会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专业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水利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项社会学术职务。主要专门从事水土保持与水环境,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环保政策、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等。
主持人国际合作,科技部重点研制成功子课题,科技部地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课题。公开发表论著60余篇,其中有《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广东省灯塔盆地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等著作。李泰辉,男,1959年6月生,研究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0年开始在广东省微生物所专门从事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1992-1994年曾求学英国),牵涉到微生物学、系统分类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近三年主持人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于)。近三年获得省部级奖励有:2000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1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招收专业:植物学,招收的研究方向:真菌资源与应用于。培育研究生2名。
郭明昉,男,1954年6月28日生,博士,研究员。现任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自1980年起,仍然专门从事害虫生物防治,昆虫不道德,种群生态学等应用于基础和应用于技术的研究。在寄生蜂不道德生态学方面,对寄生蜂宿主不道德,生殖对策,寄生蜂与宿主相互关系有较了解的研究。1987.10-1990.4在原西德联邦生物中心(BBA),Darmstadt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所深造,主要研究工作:(1)赤眼蜂对宿主的自由选择不道德;(2)预防苹果、玉米、葡萄和蔬菜上主要害虫的必要条件蜂种和品系检验;(3)赤眼蜂商品化生产及其他天敌的圈养技术。主持人国家和省级以上课题6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获得省级奖3项,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
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招收专业为昆虫生态学,研究方向为昆虫不道德生态、害虫生物防治。韩日畴,男,1963年12月生,研究员。
现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5年以来主持人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9项国家和广东省的各类基金项目。2项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人国家发明专利3项。
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60篇,其中以英文公开发表22篇。倒数三届获得两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奖励基金首届青年科技奖;1997年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2002年被华南理工大学受聘博士副导师。
目前指导的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招收专业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昆虫病原线虫的基因改进。钟俊鸿,男,1958年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维护研究会委员,广东省白蚁学会副理事长。
1991年回国澳大利亚国CSIRO专门从事合作研究。目前,主要专门从事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及其它新技术预防白蚁的研究及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主持人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及广州市科学基金课题4项、中澳国际合作课题1项。
现主持人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科学论文近30篇,其中公开发表于SCI刊物2篇,参与撰写专著1部。
已获得科技成果2项。招收专业:昆虫学;研究方向:白蚁综合治理。
韩诗畴,男,1957年11月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人分担的在研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百项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1项、广州市科研研制成功计划项目1项。
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国际会议论文8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广东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招收专业:昆虫生态学。
研究方向:天敌昆虫利用新技术研究。目前培育硕士研究生1名。刘晓明,男,1960年10月生,副研究员。现任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灵长类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研发联合会新人奖常务理事。
早期主要研究方向是灵长类动物维护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人和参与了“海南长臂猿种群生态学研究”、“实验猕猴卵细胞的体外生殖和胚胎移植”、“人及非人灵长类催产素溶黄体机理的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及国家计生委技术变革二等奖,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招收专业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遗传分子生物学。
本文来源:365平台官方版下载-www.jinbang.org